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活動報報~誠品講堂


「這不是為你們所寫的,而是為將來的時代而作。」──貝多芬

他們總是先世界一步,用音樂譜出未來樣貌,
當音符落下,奏出的是不朽經典,更是全然的新時代!
我們不只感受,而在解說、理解之中,
體會,他們為何撼動世界。

為何感動?彭廣林剖析古典樂名曲!
將一首樂曲、一段樂句、一個一個聲部、一樣一樣樂器的組合起來,才有可能聽見一首曲子一段樂句完整的結構,聽見音樂的力與美。

對音樂的認知,有人僅只於欣賞,也有人以深入理解的方式,理解音樂的來龍去脈,而誠品講堂這次選擇結合兩者,邀請彭廣林與台北四重奏,於歲末之際舉辦「解說式音樂會」活動,藉由現場演奏示範,觀眾不只能「聽」,更能實際「看」到樂曲的呈現,並透過解說,細聽這些樂曲到底為什麼「厲害」,帶領大家深入古典音樂的創作核心!

拆解重構,探看音樂家最深層的情感與思考

要了解一首樂曲,必須從它的結構開始。為什麼樂曲的某些段落特別動聽?除了情感的共鳴外,你是否曾經仔細辨識其中蘊含的元素?

樂曲是「組合」而來的,在西方古典樂曲複雜的結構中,聲部與聲部的結合是其中的一種表現,而這也正是西方文明最大的特色之一──既複雜卻又有精細的系統。追求進階享受的聽眾們可以,甚至是需要將它解構、拆開來,一層一層地釐清樂器在各段旋律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而被音樂感染、感動。和單純地聽一場音樂會,或是欣賞CD、DVD不同,藉由現場的演奏示範與解說,聆聽的同時,也更能理解樂曲豐富的層次與其背後蘊含的力量。

進階選曲,不可錯過的弦樂四重奏超級經典

在這場解說式音樂會中,精選樂曲包括:帕海貝爾充份展現對位法魅力的「D大調卡農」、貝多芬中期富涵革命性的創作「第7號弦樂四重奏Op. 59, No. 1『拉蘇莫夫斯基』」,以及國民樂派巨擘德弗札克旅美時期,融入黑人與印地安人歌謠元素的「第12號弦樂四重奏Op. 96『美國』」,藉由三首曲目在音樂語法以及作曲家風格上截然不同的呈現,一方面對照不同時期西方古典音樂對「和諧」的概念,也引領古典音樂同好們建構起更細膩的聆聽要訣。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醫生拉小提琴

這場音樂會很特別!演出的地點是台大醫院大廳,兩位演奏者的身份更特殊,一位是平日拿手術刀的手,化身為小提琴手的白袍醫師,另一位則是因為醫師的妙手而重生的自閉鋼琴家,兩人同樣是音樂的愛好者,透過「愛的禮讚」樂音,表達愛的樂章,讓原本冰冷的醫院,留下溫馨動人的一刻。

促成此場音樂會的最重要因素,背後有一個愛與感動的故事。莊天岳是國內知名的自閉症音樂家,從小音感奇佳且記憶力驚人的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將兒歌用玩具鋼琴彈奏出來,雖然自閉症讓他有溝通障礙,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在音樂的國度裡,卻讓他能夠很自在的與外界溝通。

莊天岳從小便受先天性腎臟病所苦,2010年12月時,莊爸爸捐出自己的一顆腎臟,由台大醫院外科主治醫師蔡孟昆為他進行腎臟移植手術,重獲新生命的莊天岳,除了感激爸媽,最感謝的人就是蔡孟昆。

在住院期間,每天中午從醫院大廳傳出悠揚的鋼琴樂聲,莊天岳心中暗自許願,有一天他也要在台大醫院用雙手彈琴給大家聽,希望藉由音樂力量鼓勵其他病友,努力對抗疾病,回報醫院的救命之恩。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朗朗周日到高雄 親自指導3學生

高雄中學何欣頤(右起)、鳳西國中康峰慎、鳳山國小高莞綸,將接受郎朗10分鐘指導。
記者蔡容喬/攝影被紐約時報讚譽為「古典音樂星球上最炙手可熱的音樂家」的郎朗,
本月27日將抵高舉辦獨奏會,除了戶外轉播開放市民索票,
郎朗還要開設「大師班」和年輕學子互動。
文化局表示,郎朗首次高雄演出,是此次台灣演出唯一一場,
門票早就搶購一空,在中鋼公司大力贊助下,將在文化中心戶外廣場轉播獨奏會實況,
11月23日上午9點開放索票,
索票點包括文化中心至善廳、美術館、岡山文化中心、鳳山國父紀念館及三民、
寶珠、小港、楠仔坑及旗山等圖書分館。

郎朗在演出當天下午在至德堂內開設大師班,與1千多位學生分享音樂經驗,
目前都已大爆滿。高雄中學音樂班何欣頤、鳳西國中康峰慎、鳳山國小高莞綸三位同學,
還可接受郎朗10分鐘指導,三人對於能夠和大師面對面,都覺得開心。

有「鋼琴超人」之稱的郎朗,是首位也是唯一與維也納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
紐約愛樂樂團及美國五大交響樂團多次合作的華人鋼琴家。有別於過去炫技奔放的作品,
這回郎朗選擇內斂、深度的德奧曲目,包括巴哈「降B大調第1號組曲」、
舒伯特「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以及他13歲就在北京音樂廳公開演出的蕭邦「12首練習曲」。

文化局提醒,11月27日演出當天下午5點30分起,
開放持票民眾由五福路大門進場,一人一票。現場還有限量郎朗音樂會轉播紀念海報,贈送參加轉播活動的幸運民眾,欲參加轉播的民眾請及早索票,以免向隅。

文章選自【2011/11/22 聯合報】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柏林愛樂:一定再回來!


儘管下著大雨,卻澆不熄樂迷的熱情,國際古典天團「柏林愛樂」在台演出的最後一夜,
台北小巨蛋擠滿近萬名觀眾。每一曲罷如雷的掌聲響起,同步與國家音樂廳應和。
台灣樂迷的熱情,更讓指揮賽門‧拉圖感動地說「We will be back soon」。
台北市長郝龍斌當場承諾,只要柏林愛樂來,小巨蛋永遠空下來,專門轉播給大家看。
台開董事長邱復生則說,很感謝郝市長提供這麼好的轉播場地,相信大家會永遠記得這個美好夜晚。


柏林愛樂同步在新竹市府廣場轉播,數千民眾穿著雨衣、打著雨傘聆賞國際級的樂音。
柏林愛樂來台,為讓無法在國家音樂應聆聽愛樂風采的樂迷得償所願,
在台灣土地開發公司贊助下,兩天分別在台北、台中、新竹、花蓮四地同步實況轉播,
昨天新竹數千名名聽眾冒著傾盆大雨聆聽美音。
特別的是,儘管是在小巨蛋觀看「轉播」,不過樂迷們仍表現出在國家音樂廳欣賞音樂的水準,
除主動將手機調成靜音外,更在每一曲罷大力鼓掌,希望可將熱情傳到國家音樂廳。

為了感謝樂迷,音樂會結束後,拉圖與團員再度趕到小巨蛋「謝幕」。
樂迷們將手機、相機閃光燈當成螢光棒,高喊拉圖的名字,樂迷的熱情呼喊簡直快把小巨蛋掀翻。

拉圖一上台用中文高喊「我愛台北」,還感動地表示,「台灣所有樂迷的一舉一動都深深感動我們」,
並透過連線,對穿雨衣、全場冒雨聆聽的新竹樂迷說,「你們是我見過最勇敢的樂迷」。

文章選自聯合新聞網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 12日免費索票!

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 12日免費索票!

柏林愛樂和台北市府合作將在台北小巨蛋舉辦免費的同步轉播!

古典音樂超級天團─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將於十八、十九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兩場,主辦單位與北市府合作,在台北小巨蛋以「數位音樂廳」方式同步轉播,十二日(本周六)上午九時起,在捷運中正紀念堂五號出口外廣場及台北小巨蛋服務台同時開放免費索票,每場限額一萬名。

一百廿位柏林愛樂團員,在指揮大師賽門‧拉圖的率領下再訪台灣,十八日的「開幕之夜」將演出馬勒《第九號交響曲》,十九日的「王者之聲」將演出拉威爾《小丑的晨歌》、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及日本當代作曲家細川俊夫的法國號協奏曲《花季》。

為了讓沒有買到票民眾也能欣賞柏林愛樂的表演,台北小巨蛋將化身為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同步轉播這兩場音樂會。台北小巨蛋將使用寬十六公尺、高九公尺的巨幅LED大螢幕轉播,螢幕大小與國家音樂廳內的舞台同尺寸,且採光纖傳輸,利用高階投影機,讓民眾看到音樂廳現場第十五排至十八排的聲音及影像。

捷運公司總經理譚國光表示,本周六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在捷運中正紀念堂五號出口外廣場,可免費索取十八日「開幕之夜」的票;台北小巨蛋服務台則可索取十九日「王者之聲」的票,每場限額一萬名,若有剩餘,十三日繼續開放索取,另外每場外加一千張給弱勢團體及音樂班學生。

文化局表示,兩場音樂會採分區不對號方式入座,每人限領兩張,七時卅分演出,相關訊息可電洽台北市民熱線一九九九。

<轉自網路訊息>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520大提琴

新竹製琴名家余榮華完成世界最大的大提琴,

昨天在新竹市鐵道藝術村舉行上弦儀式,

這把超級大提琴高520公分、寬180公分,費時一年多完成,

余榮華希望做「一生值得懷念的事」,同時紀念他父親。

製琴家余榮華完成520公分高的低音大提琴,昨天舉行上弦儀式,他做過的大、小琴超過700把。
記者李青霖/攝影
余榮華從事木藝業40年,專注弦樂器製作也廿多年,從做小提琴開始,到中、大提琴,還有吉他、曼陀鈴和琴弓,超過700把,希望在60歲前完成一件大事,「520低音大提琴」實現他的夢。

這把琴使用五大洲的木料,包括台灣柳安、孟宗竹及印度、印尼、非洲、歐洲進口的紅櫸木、黑檀、紫檀、楓木、黑赤木等,從琴身、琴頭,一步步完成,光材料費就近50萬元,需十多名壯丁才搬得動,更別說彈奏,得登上高梯,多人協助才行。

余榮華是新竹市鐵道藝術村駐村藝術家,文化局昨天在藝術村辦大提琴上弦儀式,余榮華說,這把超大的樂器,琴頭銅製品就要350公斤,要把四根弦固定,得其他藝術家幫忙,轉一圈軸心才動0.1公分左右,相當費力。

「520大提琴」首度亮相,新竹市長許明財、文化局長林榮洲與東園里長何文德都到場,文化局預定10月5日為大提琴辦遊街活動,從藝術村到市府,在市府廣場還安排新竹國小、建華國中、光華國中弦樂手合作,辦一場「迎琴演出」;隨後到文化局梅苑畫廊展到10月16日。

「這是對自我的挑戰」余榮華說,從構思、設計、備料到製作、組裝、測試,每階段都是考驗,「是我製琴生命一個美麗的驚嘆號」!

老家在新竹縣新埔鎮的余榮華,國中畢業第二天就被父親送到15公里外的木工廠當學徒,靠這門技術養活一家人,他相信,父親在天之靈,也會欣喜。

本文選自【2011/09/29 聯合報】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2011大提琴團練日記,番外篇1


故事應該從哪邊說起?

一把琴?
一把弓?

還是散落一地的樂譜?


其實都是的
一把琴一把弓和樂譜,都是
30把琴,30把弓,一同實踐了編織音樂的美夢

炎熱的八月和九月是我們展開團練的時間
努力的排練和背譜都是為了9/18這一天
大家都很努力為這次音樂會做準備

今年的譜很不好背,也比往年複雜多了,重點還分了5個聲部
加深的合奏的難度
知道每一個人都擔心一不小心就被其他聲部的旋律拉走
就會進入找不到出路的死胡同
其實說真的我也很擔心
大家會迷路


拉奏旋律的時候要顧忌音樂是否可以表現的美好
拉奏伴奏時要注意要算對次數和出來的時間要正確
真的很有難度
但我們大家都盡力做到了
雖然不是一百分
但也有九十九分了

我們不是世界頂尖柏林12把大提琴
大家都只是喜好大提琴的人
其實可以做到這樣
很棒了

拉提琴玩音樂並且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享受這玩音樂的片刻
生活就是應該活得這麼有色彩的



大夥聚精會神的練習1




大夥聚精會神的練習2

大夥聚精會神的練習3


大夥聚精會神的練習4


大夥聚精會神的練習5
沒譜架,只好把樂譜放在地板


弓與琴還有各式各樣的止滑板

團練結束很多的大提琴寄放在教室,真難得看見的景象


一個大樂器自己背起來似乎少了點什麼
一群人背起來有FU多了


大提琴團練番外篇待續~